从“新·生”“瑜·见”到“我非蝴蝶”,上海越剧院“锦瑟年华”2025青年演员专场9月26日晚正式收官,95后徐派小生俞果将为观众一口气奉上包括《西园记·夜祭》《双飞翼·兄弟诀别》《韩非子·绝恋》在内的经典作品,也有带着年轻人探索意识的原创小戏《我非蝴蝶》。
从7月起一连三个月,上海的三位越剧新生代接连站上天蟾逸夫舞台的中心。记者了解到,三场演出的平均出票率近九成,年轻演员已展现出不俗的票房号召力。有粉丝冒着台风赶来剧场,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也倾情为后辈助力。聚光灯照亮青年演员成长的阶梯,让他们在个人专场完成从“模仿者”到“独当一面”的蜕变,正如俞果所说:“这是与排大戏、折子戏绝对不一样的体验,我们得以与观众、剧种、自我完成深度对话,带着更多自信与勇气开始下一阶段的越剧旅程。”
9月25日下午,记者在剧场后台看到早早来对光的俞果。因为高强度的排练和演出,本就纤细的姑娘又消瘦了一圈。“不少人看到我的演出目录都对我说,‘你这是把自己往难里推’。”俞果笑着对记者说。专场的剧目都由俞果自己挑选,徐玉兰、王文娟创作演绎的《西园记·夜祭》将为演出开篇,这也是俞果对前辈艺术家的致敬。为演活“张继华”的“憨”与“诚”,俞果反复聆听徐玉兰的旧录音,宗师的艺术功底再次让她震撼,“我闭着眼睛听,仿佛不是在听录音,而是在看录像”。
自2007年进上海戏校后,俞果就开始了宗徐派的艺术道路。因此,展示徐派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是她此次选择剧目的初衷。《韩非子·绝恋》是俞果“看一次哭一次”的戏。戏中,韩非近50岁,与俞果当下的年纪差距极大,但却是她最想挑战的角色之一。其实早在此前,俞果就曾向老师钱惠丽提出想唱这出戏,却都被婉拒:“这个人物没有那么简单。”直到这次筹备专场,她第一时间拨通钱惠丽的电话,电话那头的老师先是笑了一下,随后爽快答应:“好呀,是时候了。”《双飞翼·兄弟诀别》则是越剧舞台上难得的小生、老生对手戏,极具戏剧张力。与外放的徐派风格不同,戏中的李商隐有着更多“内心戏”。排练时,俞果特意略收了些徐派唱腔的激昂,多了几分内敛挣扎。
专场的最后,是原创小戏《我非蝴蝶》。这个关于蚕宝宝的故事,源于俞果在《越动青春》节目收获的“破茧新声”奖项与剧作家薛允璜的灵感碰撞。俞果将演绎蚕宝宝进化到蚕蛹再到蚕蛾的不同形态,感受它的成长轨迹与乐观天性。第一次办个人专场,为何不做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?“我非蝴蝶最安全的股票配资网站,亦可起舞”正是俞果的心声,从在戏校学戏,工作后跑龙套、当助演,逐渐拥有了主演大戏的机会并收获了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,年轻的越剧人始终在“蓄力”:像蚕宝宝吐丝结茧般,一点点沉淀对徐派艺术的理解,一步步打磨塑造角色的能力。俞果不急于追求“蝴蝶”的耀眼,更愿守住当下的“踏实”,用每一次排练、每一场演出积蓄力量,只为未来在越剧舞台上,无论是以“蚕蛾”的姿态坚守本心,还是以更成熟的模样诠释“蝴蝶”的灵动,都能有足够的底气,唱出更鲜活、更长久的艺术未来。
中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